时间:2024-06-04 19:23:30 来源:艺术中国点击:367
2024年5月25日下午15: 00,由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壹美美术馆承办的“雾隐的南方——许东生作品展”开幕论坛成功举办。此次展览由段少锋担纲策展人,展期为2024年5月18日至2024年6月19日。
本次展览在壹美美术馆二楼东厅,呈现了许东生的作品二十余幅,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记忆和影像之幻境的门扉。许东生的绘画根植于南方的地域风俗,透露出具有乡土性的价值观、生命观。他关注时间的流逝,生死的更迭,记忆的疏离与重返,和一时一地的殊异氛围,将对生命的思考融入流光晕彩的绘画时空,交叠出神秘而奇异的境域。
展览开幕论坛由本次展览策展人段少锋主持,广州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宋光智出席展览开幕式。艺术家许东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亦杨、中央美术学院副研究员赵炎、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范久鹏、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付智明、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杨国强、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基础部主任莫沁杰、壹美美术馆馆长路贝分别发言。
艺术家许东生从南方“在地性”的角度出发,谈到了自身创作与生命体验的关系、绘画语言的探索与对世界之感知的关系。策展人段少锋所拟的“雾隐的南方”展览题目,让许东生意识到了自身“南方”的地域特征。他的创作基于他在广州和潮汕古老县城的生活记忆,用绘画的媒介重新整合记忆中的视觉材料,使之呈现略微的陌生感。他没有主动去寻找手法、寻找形式,他认为与其去寻觅个人风格,不如去避开常有的藩篱。在语言方式上,他不局限于具象或抽象、东方与西方,也不采用现代主义式的形式虚构,而是在画布上碰出手感,把暗示性的、不可名状的记忆引入到图像中,把生命体验融合到创作中,在绘画中分离出自己的不同世界。
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范久鹏高度赞赏了许东生的油画功底及其神秘主义绘画的表现力。许东生的绘画有一种黑洞似的吸引力,这不是标准的西方或东方的神秘主义,而是具有在地性的、本土化的神秘主义,把潮汕浓厚民俗文化以及真切的生命体验恰当地移植到了画面里。在绘画语言上,许东生用重色而有内容、有生命,用亮色而有光感、有色相,在技术上有很高的难度。他的画面中还运用象征隐喻的符号,使用了蒙太奇式的叙事手法。最后,范久鹏借用李秋零对康德关于“人是什么”的问题的概括并稍加改写,总结道,许东生是“有知识、有道德、有希望的神秘主义者”。
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基础部主任莫沁杰认为邵亦杨所提及的“全球化”“在地性”概念为理解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同时也使得各地的艺术家在创作时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包括如何在国际化的语境中表达本土的、独特的文化特质。许东生作为一位艺术家,他的绘画作品在基本功的扎实基础上,融入了隐喻和意象的元素,他通过绘画展现了自己在潜意识中的自我博弈,画面中所传达出的乡愁,也正是来源于对本土自然和文化的深刻体验和理解。许东生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将这些经验转化为独特的画面语言,展现了他个人独特的气质和风格。
中央美术学院副研究员赵炎从图像的层次、语义的复调、当代绘画的经验三个方面阐述了许东生的绘画。许东生的作品富有层次,它们首先有着非常具体的出发点;进而有着形式上弥散、模糊的处理,出于感受和记忆而模糊边界;再深一层,有着更加意识性的形式符号,看似走向符号化、随意化,但实则更为本真,以书写性连接了身体记忆。许东生的画作中还体现了图像含义的双重性,比如画中南山豹有归隐避祸之义,但其形象本身具有攻击性、力量感。最后,赵炎谈到,当代绘画许多是微观叙事,是个人经验的私密化的表达,而如何像许东生一样,从个人经验出发扩展到更有普适性的生命经验,则需要广度和宽度。
开幕论坛现场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将于2024年5月18日至6月19日在壹美美术馆持续展出。
展览海报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