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19 16:06:40 来源:艺术中国点击:286
观众在现场打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观众“来国博、看中国,读世界”,而他们心向往之的第一站就是“古代中国”基本陈列。观众漫步在“古代中国”展厅,开启的不仅是一场寻美探宝之旅,更是一场破解文明密码的穿越之旅。据悉,2024年,国博累计接待观众近700万人次,其中“古代中国”接待的观众量超过680万人次,节假日期间观众排队参观“古代中国”成为新的常态。为了让更多观众更好地读懂“古代中国”基本陈列,让更多人不用排队便能把国博最受瞩目的展览“带回家”,《思接千载: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国》这本历史文化图书正式亮相。
《思接千载: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国》在活动现场
如关于博物馆文创产品顶流“国博凤冠冰箱贴”的原型“孝端皇后凤冠”,本书是如此描写的:
今天,在一场隆重的中式婚礼中,一顶华丽的凤冠,是许多新娘的不二选择。而在明代,凤冠与霞帔可是女子的“顶配”礼服,只有皇后和太子妃才能独享它的尊贵与荣耀。
400多年前,明神宗朱翊钧的皇后王氏(谥号孝端),就拥有一顶精美绝伦的凤冠,冠上镶嵌有4000多颗珍珠,100多块宝石,熠熠生辉,璀璨夺目。极具匠心巧思的明代工匠,以竹丝做出凤冠的基本框架,在表面覆盖上高级丝帛,而后于顶部装饰了9条金龙,并在它们口中嵌上绚丽的珠宝。金龙之下,装饰着8只同样口衔珠宝的凤,加上冠后部栖息的1只,共有9只凤。因此,这顶凤冠也被称为九龙九凤冠。
当你驻足凝望时,9条金龙仿佛奔腾在云朵之上,9只凤则似展翅翱翔于珠宝花丛之中。凤身鲜艳夺目的蓝色“羽毛”,如神来之笔,与金色龙鳞交相辉映,为这顶凤冠平添风采。不过,这抹蓝并非颜料涂抹所致,而是源自一种金属饰品加工工艺——点翠。工匠先用金银把凤的轮廓制作出来,再用胶一点一点把翠鸟的蓝色羽毛粘在上面,最终形成一只只巧夺天工、栩栩如生的翠凤。
(节选自《思接千载》新书“孝端皇后凤冠:欲享其尊,必承其重”一章)
国博衍艺“古代中国”系列文创上新
全书不仅有近700张超清大图,更有350余件关联文物构成知识谱系,同时创新融入文物三维模型数据、“国宝话文明”视频。此外,我们还围绕书中的8件珍贵文物及其他重要文物,配套开发出文具、玩具、冰箱贴、背包等60余款新文创。
一眼万年拼图冰箱贴
文物橡皮
八件珍贵文物“小档案”
(节选自《思接千载: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国》)
“后母戊”青铜方鼎
商商后期
被誉为“青铜之王”的“后母戊”青铜方鼎,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史上的奇迹之一,形制巨大,体现了块范铸造法的智慧之光。
击鼓说唱俑
东汉
乐舞百戏中,神态诙谐的俳优表演是绝对处于“C位”的,飞腾的弹丸令人目不暇接,舞者手中的长巾不停翻动、摇曳生姿。这些精彩纷呈的表演一同构成了汉代丰富的娱乐文化。
三彩釉陶载乐骆驼
唐
唐代的三彩釉陶器,我们常称之为“唐三彩”。这种陶器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充满生命力。这件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又是众多三彩器中颇为新颖独特的一件。从它身上,我们能看到怎样的时代气象呢?
霁青釉金彩海晏河清尊
清
它诞生于景德镇御窑的火光中,寄托了乾隆皇帝渴望天下太平的美好祈愿。岁月的流逝,并未带走它璀璨的光芒,时至今日,“海晏河清”依然是人们共同的期盼。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