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月晷——五位艺术家的研究性轨迹

时间:2025-07-03 16:54:56 来源:艺术中国点击:234


“日晷月晷”展览现场,时空集美术馆,2025

察纪律之行,观运机之动,原星辰之迭中,寤晷景之长短。

——《中论》,徐干(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古人对日月星辰展开观察,用最直观的方式是感知时间、记录时刻——一升和一落之间的日与月,照射出白天与夜晚交替的规则;不断移动之中的日影与月影,传递着时间流逝的信息。日晷和月晷的发明,正是人类对“天”“地”运行规律的观察、理解与测量。“晷”,落在刻度盘上的日月之影,反映出天空中的星体,不停歇的运动轨迹,原本抽象的“时间”与“空间”,也因此转化成为具像的,可感知的维度,交汇出一条历法与人文不断塑就、不断演变的文明之河。

《流光》系列,纸本水彩

《自在方圆》,艺术书

《陶墟遗海》,多件陶瓷组

王娜的创作聚焦于对纤维及有机质材料的发现,在材料自身柔软与不可确定的特性之上,试图建构一种摧毁与重构并置的视觉结构,并以这种外在的冲击力呈现其关于柔性力场的叙事。这种以还原叙事至面目全非,直抵“中心区域”,拒绝一切意象化的创作方法,观者单从物理形态即可获得刺激与感知。学院内对古典绘画的长期浸淫、对材料自身语言及空间环境角力的持续性探索,使经由她剥离与重构的日常遗留物变得诗意与生动。

《蛇蜕》,艺术装置

李润泽基于其对自身特性及个体性经历的回溯与辨别进行创作。他捕捉生命经验,通过探索多元材料与创作手法,将母亲患癌时对其所说的“你活着我亦活着”沉淀为对生命及血缘情感关系的东方式哲思,转译心跳为其作品装置的运行动力,并将传递图像塑形为日月星群的绽放,以示爱之穷力。其独特的艺术个性与成长路径正是学院所赋予的,而艺术家避免宏大,将追求增量转为消化存量的追溯式思辨,对他的创作与理性的限度进行了反思性拓展。

《是爱也,动日月而移群星》,艺术装置

如见微知著般,寻“晷”影之迹,展览《日晷月晷》深入五位艺术家创作路径,渲染师出同门的“学院”视野,成为观察与测量今日当代艺术切面的“装置”而存在:在同一工作室学习的艺术家们,如何使用极为个人化的创作逻辑,为观者呈现出风格迥异的材料语言与截然不同的创作观。在一个充分市场化的时代中,敏锐的艺术家们,守护艺术精神的界碑,将自己置于不停感知、不停行动的实验场域,寻找个人与时代脉搏间的同频共振,投入这条从未停止发现与激变的时空长河。

 

文脉印象城市行读活动于时空集美术馆“日晷月晷”现场

展览信息:日晷月晷——五位艺术家的研究性轨迹

学术主持:章燕紫

艺术总监:谭波尔

策展人:霍雨佳

展览统筹:羿书夏

艺术家:何情、艾格格、刘阳、王娜、李润泽(排名不分先后)

展览地点:时空集美术馆(北京市东城区西总布胡同7号院)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