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情动与存在的三重奏:华为影像学院·平潭站举行

时间:2025-05-24 14:01:48 来源:艺术中国点击:171


手机摄影是个体与世界、技术与艺术、硬件与软件的持续共振。从“观看”到“创作”,从“被动记录”到“主动聚焦”,此次展览与观众共同思考一个重要的议题:在技术平权的时代,人人都是手持镜头的诗人。当工具理性让位于存在之诗,这场展览不仅展示影像,更宣告一个新时代:当技术成为大众的画笔,艺术便不再是殿堂的囚徒,而是街头巷尾、山川湖海中自由生长的精神。

第一单元

温暖的世界

策展人张芳现场导览

在这个单元,摄影师带着一双双温柔的眼睛,捕捉日常中细微的暖意——晨光里的市场、依偎的老人、孩童的梦想。在当代,摄影已并不止局限与专业领域,人人皆可借技术之手,让平凡瞬间升华为诗意的存在,无数个体情动的交响组成了这个温暖的世界。

摄影师周志琪现场导览

第二单元

生命的故事

纯真的笑脸、衰老的皱纹、孤独的眼神在镜头中凝固为永恒的片段,手机摄影的即时性在此被赋予存在主义的重量——它不仅是记录工具,更是生命的见证者。德勒兹强调情动是“未被编码的力量”,当手机镜头对准内心的脆弱与坚韧,这些图像中颤动的光影与肌理,正将观者推向一种原始的情感共鸣。  

第三单元

瞬间的力量

快门按下的一瞬,是光的定格,也是时间的断裂。水中的生物、爆裂的烟花、疾驰的飞鸟……德勒兹认为,情动是“时间的褶皱”,而手机摄影以毫秒为单位,将流动的时间折叠为可触碰的切片。技术既加速了时间的流逝,又通过影像的凝固赋予瞬间以神性,因此每个人都能成为时间的炼金术士。这些作品邀请我们追问:在技术的裹挟中,我们是否仍能捕捉到“瞬间”的纯粹力量?  

摄影师徐一唐现场导览

第四单元

自然的诗歌

自然不是风景,而是生命语言。山川湖海、草木虫鱼,通过手机镜头的转译,被转化为视觉的十四行诗。手机的多焦段镜头与AI场景识别,让普通使用者也能拍出星空的轨迹、露珠的折射、蝴蝶振翅的残影、风掠过沙丘的痕迹、花朵枯萎叹息,皆通过影像与观者的身体对话。海德格尔曾说,技术的本质是“自然的订造”,但在这里,技术反向臣服于自然——手机摄影不再是征服自然的工具,而是让自然以其本真形态吟唱,技术则成为记录这首诗的谦逊笔尖。

摄影师潘铠俊现场导览

第五单元

镜头的乡愁 

乡愁不仅是对“已逝之光”的追索,通过镜头更成为思考存在的记忆锚点。手机摄影以数字像素构建视觉人类学意义上的档案库,通过每位记录者的独特视角,地球上多元的自然与生命、文化与艺术得以被看见。在技术图像的宇宙中,去中心化的新型关系网络将弥补现代性造成的单向度进步叙事。本次展览特别展出了闽籍摄影师的在本地拍摄的人文风光,让世界看见福州。

摄影师张晋现场导览

摄影师陈捷阳现场导览

此次展览分为五个单元,五种视角,以手机为笔,技术为墨,书写了一场关于存在、情动与技术的三重奏。在这里,影像不仅是记录,更是哲学的行动——它质问我们如何观看,如何感受,如何在技术的时代,仍葆有凝视世界的深情。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