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歌一曲献中华”——许幸之艺术成就回顾展央美美术馆开幕

时间:2025-09-29 14:45:53 来源:艺术中国点击:420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西红柿》 1978年 板面油彩 30.2×40.0cm

《江上船队》 1974年 纸本设色 29×38.5cm

在绘画领域,许幸之是最早将现代主义语言与革命叙事熔铸的先锋。青年时期,他用表现主义的手法,以《失业者》《铺路者》的沉重命题,将左翼文化运动的精神转化为对社会现实的诘问;中年后,又以《巨臂》充满形式美感的语言,满怀激情地歌颂了新时代工业力量的觉醒;晚年,他将丰富的生活阅历凝练于静物画的创作,在东方审美情趣的摸索中,找寻油画民族化的道路。这种将形式探索与社会关怀相统一的艺术理念,为中国现代美术开辟了崭新的美学路径。

1939年8月许幸之改编鲁迅名著《阿Q正传》话剧剧本封面,上海戏剧艺术研究会编印,1939年8月

1956年10月,为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全国一些剧团纷纷重新上演许幸之改编的《阿Q正传》六幕话剧,图为沈阳话剧团演出剧照

电影《风云儿女》宣传图片,诗人辛白华(袁牧之饰)到歌舞班子化妆间看望好友阿凤(王人美饰),吴印咸摄影

在电影领域,许幸之将镜头化为时代之眼,记录了民族的集体记忆。1935年执导的《风云儿女》,以平实的影像风格唤醒了最为震慑人心的激昂斗志,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影片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更是迸发出惊雷般的力量,日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这部左翼电影运动里程碑式的作品,不仅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范式,更将艺术的政治表达提升到民族精神的维度。

1935年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出品的《义勇军进行曲》原版唱片,只有聂耳作曲的署名,由袁牧之、顾梦鹤等七名男演员演唱

这位美术、电影、戏剧、文学兼擅的艺术家,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先锋实践者,也是文艺理论的研究者、写作者与传播者。从中华艺术大学到中央美术学院,许幸之更是以余半个世纪的时间深耕教学领域。他通过译介的方式,将现代艺术理论引入中国,携尖锐的笔锋撰写文艺著论,又将“艺术为人民”的理念化作具体的教学实践,培养出大批将艺术理想与社会责任融为一体的文艺战士。

展览现场

美术的形色、电影的镜头、戏剧的场域、文学的字句,在许幸之手中交织成变革时代的和声。这种跨越艺术门类的创造性实践,不仅塑造了左翼文艺的美学标高,更启示我们:真正的艺术革新,来自于对现实的深刻观照,更是个体与时代的双重照亮。(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供稿)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