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云冈 般若生辉——郑勤砚作品展点亮云冈美术馆

时间:2025-05-15 11:16:41 来源:艺术中国点击:448


2025年5月13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与云冈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宣传部、北京房山云居寺文物管理处、山西省灵岩云冈石窟保护基金会、大同云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支持的“般若——郑勤砚作品展”在山西大同云冈美术馆开幕。

开幕式嘉宾合影

开幕现场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连辑,大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翟永清,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曾来德,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高教出版社原党委副书记刘立国,文物出版社社长张自成,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于洋,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黄小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勤砚,《光明日报》文艺部美术评论版主编张玉梅,北京房山云居寺文物管理处主任张贮桐,北京房山云居景区公司总经理高秀平,北京授渔计划公益促进中心主任兼秘书长高继辉,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建勇,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云冈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何建国、闫丁,云冈研究院党委委员、文化遗产保护与监测中心主任卢继文,大同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石凤珍,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徐晓梅,太原师范学院美术与影视学院院长常晓君,大同市文物局副局长王伟,大同市云州区副区长张伟莉,大同美术馆馆长高射等出席开幕式。

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于洋宣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贺信

尊敬的各位嘉宾、领导、艺术界同仁们:

最美人间五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今天大家齐聚世界遗产云冈石窟,在云冈美术馆共同见证郑勤砚教授的个展“般若”开幕。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科的中坚力量,郑勤砚教授多年深耕少儿美术教育研究,成果丰厚;作为在艺术领域深植中华优秀传统并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家,她的作品与云冈的丰厚遗产进行了古今对接,用艺术化的当代语言从新的角度阐释云冈的雕刻艺术,呈现传统与创新交融的视觉盛宴。

2025年5月11日正逢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考察五周年之际,“般若——郑勤砚作品展”以独特的方式呼应了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关切,通过书画创作与云冈石窟等经典文物的对话,让观众感受云冈石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艺术的形式推动云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虽然本次我因外出访问无法亲临现场,但是看到大量新作图时,依然激动不已。其中不乏大尺幅构图别致、心思缜密、笔力劲道的《大自在》《如风过》《光明境》等作品,令我很想亲临现场仔细观赏作品尽精微的细节和致广大的张力。《光明境》系列作品将书法文字以点成线、以点成面,进行组合和诠释,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慈悲、智慧、平和等精神力量,这些由字组成的当代视觉图像,无不让人看到背后坚毅的力量和平和强大的精神能量。让我们从留白的字里行间,望见多民族共绘的星河和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这类创作代表着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文明根脉中寻找应对现代性挑战的智慧,其艺术实践为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转化提供了独特的风格样式。

这是云冈的风骨,是般若的力量!更是文化自信最生动的实践!值此展览开幕之际,我谨代表中央美术学院向云冈研究院的学术慧眼和创新精神致敬,向策展与布展团队的工作人员致谢,更向郑勤砚教授始终立足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进行艺术探索和以美育人的学术品格表达我的敬意。

祝贺本次展览开幕!千年云冈,般若生辉,愿每个人都能从拈花一笑中获得力量和智慧!

林茂

2025年5月13日

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建勇致辞

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建勇认为,云冈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开放包容的生动见证,其艺术魅力跨越千年,至今仍熠熠生辉。“般若——郑勤砚作品展”正是护好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实践。期待今后能与中央美术学院在文化遗产研究、艺术创作、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更为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携手并进,共同书写文化遗产保护与艺术创作融合发展的新篇章,让云冈石窟这一人类文明瑰宝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致辞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致辞时认为,郑勤砚教授的创作充分利用中国宝贵的历史文化古迹,实现在经济、社会、教育及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等各方面的价值。当今世界是高科技人才竞争的时代,新一代人才所需的创造力与审美素养密不可分,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像郑教授一样,通过创造性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美育教育开辟崭新天地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期待中国艺术家以更自信的姿态参与全球文化治理,架起更多文明对话的桥梁;通过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强化国家软实力,为实现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大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翟永清宣布展览开幕

嘉宾观展现场

开幕当日,在云冈美术馆举办“般若——郑勤砚作品展”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主持。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

当艺术创新扎根民族文化基因时,反而能获得更广泛的国际共鸣。郑勤砚教授既未刻意迎合西方审美范式,也未陷入符号化表达的窠臼,而是以“般若”这一东方哲思为核心,构建起跨文化的理解通道。这种“以古释今”的创新背后,是坚定而不狭隘的文化自信。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文化正在经历从"文物保护"到"文化创生"的范式转变。令人振奋的是,这种创新也在重塑文化消费的群体结构。展览吸引大量年轻观众沉浸于禅意空间,证明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完全能够赢得新时代的价值认同。

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曾来德

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曾来德:

这次展览以艺术与宗教的深度互动为核心,构建了一个“以艺悟道、以道润艺”的创造性场域。郑勤砚教授通过传统佛教文化遗产的当代转化,展现了“艺术宗教化”与“宗教艺术化”的双向融合:既以艺术承载宗教精神,又以宗教滋养艺术创新。这不仅是对传统宗教艺术的致敬,更是一次对现代艺术与宗教关系的创新探索,为当下文化发展、文化认同的建构路径和超越功利的精神回归提供了重要启示。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刘立国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刘立国:

郑勤砚教授的书画展不仅展现了作品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相比之下,她更看重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也希望郑教授能将每次展出的作品系统整理、编辑成册,使更多孩子能够阅读、学习,通过优秀作品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实质。让传统文化在滋养心灵中发挥作用,助力孩子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黄小峰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黄小峰:

首次目睹郑勤砚教授的展览作品是在微信推送上,但当我亲临现场端详时,仍颇觉惊讶与震撼,仿佛压缩于手机薄屏中的空间与气场数倍涌现扑面而来。作为中国古代美术的研究者,我认为郑教授艺术的可爱之处,在于其对古典视觉艺术精华与当代书画的形式融合,以及敬畏古心的纯粹状态。譬如她比照摩崖石刻而作、琳琅悬于大厅中央的汉字装置,让人联想古代画匠在峭壁上刻佛经的恒心与毅力。此外,郑教授身为女性文人,也是教育名师,不仅醉心探索多样媒介,也贵在追求佛教境界,故非常自豪能与郑教授在中央美术学院共事,期待郑教授今后可以贡献更多精品力作。

北京房山云居寺文物管理处主任张贮桐

北京房山云居寺文物管理处主任张贮桐:

此次展览,我们带来了房山云居寺的重要文化资料,云居寺自隋代以来,历经六朝,是中国石刻金文文化的重要传承地。郑勤砚教授去年在云居寺石经博物馆的展览广受欢迎,此次展览将两处文物巧妙结合,展现出新的意境和面貌。未来我们希望借助云冈在文物保护和研究方面的经验,进一步提升云居寺的文保水平和展陈能力,砥砺前行,促进中国传统石经文物的传承与活化。

智慧彼岸 纸本拓片  63cm×129cm 2023年

云象踏琼 纸本设色  136cm×278 cm   2025年

(左)光明境 纸本设墨 88cm×240 cm   2025年 (右)宝塔金刚经 纸本设墨 101cm×300cm 2025年

大吉祥经 纸本墨色  72cm ×132cm 2025年

逍遥云天 金箔设色  50cm×50 cm  2024年

空无我  纸本设墨  65cm×95cm  2025年

自5月1日开展以来,“般若:郑勤砚作品展”每天平均有一万多人次观展,受到广大群众欢迎。展览将展至2025年8月28日。

“般若——郑勤砚作品展”

“般若——郑勤砚作品展”

主办单位 :

中央美术学院,云冈研究院

支持单位 :

中共房山区委宣传部

北京房山云居寺文物管理处

山西省灵岩云冈石窟保护基金会

大同云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展 期 :

2025年5月1日—8月28日

展览地点

云冈美术馆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