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60岁齐白石来到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在更广阔的文化视野看水墨艺术

时间:2025-05-15 13:42:11 来源:艺术中国点击:492


观众参照齐白石画虾步骤在交互屏上作画

借此印文,展览将深入呈现齐白石的水墨艺术。这不仅是历史上首次系统性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呈现齐白石的艺术作品,也将为全球观众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领略中国水墨艺术如何不断传承与重塑,流露经久不衰的魅力。

作为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的重要国际巡展,本次展览是继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成功展出后的第二站。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的特别邀请下,展览移师这座拥有近150年历史的艺术圣殿继续展出,展期将持续至9月28日。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以其横跨东西方的近50万件馆藏珍品,为观众理解齐白石艺术提供更广阔的文化视野。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馆长马修·泰特尔鲍姆致欢迎辞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馆长马修·泰特尔鲍姆在致辞中表示齐白石以革新中国传统水墨画而闻名。他将中国文人雅士的传统笔墨艺术转化为极具现代表现力与抽象特质的绘画语言,其作品以雄浑的山水、栩栩如生的花鸟草虫和妙趣横生的人物画突破了传统水墨的藩篱。其深厚的书法篆刻功底更以富有表现力的笔触为传统绘画注入新的活力。此次北京画院特展为海外观众提供了领略大师艺术境界与创作灵感的珍贵契机,希望两国文博界未来进一步深化艺术合作。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致辞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表示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创造力的艺术家,也是北京画院首任名誉院长。北京画院现收藏齐白石作品及手稿2000余件,长期致力于研究和弘扬齐白石为代表的中国水墨艺术,并在欧洲和亚洲部分城市举办了聚焦不同艺术主题的齐白石展览。这次是齐白石作品继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展出之后,在美国的二次巡展。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与中国艺术渊源深厚——民国书画大师吴昌硕曾亲题“与古为徒”匾额相赠;展品中更包含方君璧女士捐赠的齐白石《烛读图轴》珍品。愿齐白石的艺术之美,为我们架起连接心灵的桥梁,增进彼此的理解与友谊。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为中外嘉宾导赏展陈,解读齐白石艺术精髓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展览以两个主题单元展开叙述,首个单元“人间谁信是神仙”以齐白石的人物画为主,展现了他笔端的神仙样貌与百姓民俗。

《钟馗搔背图稿》与成作并置一处,观众可追溯老人创作时的琢磨痕迹

第二单元“丹青却胜天工巧”展示了齐白石对自然极致的探求与大胆的创造。他的创作从文人画范式中萌芽,八大山人、徐渭、石涛都曾是他学习的对象。然而,文人的书斋无法安放齐白石向往自然的心。在“五出五归”游历中国大江南北之后,他最终选择回归生命的本质,赞美平凡的生活。文人的雅致格调与质朴的生活情趣在其作品中交融共现。那些兼具现代表现主义与书法韵致的笔触,配以明快的视觉表现,既传递着万物的脉动,更洋溢着生命的欢愉。

展厅一角太湖石与画作静静相望

在交互书法桌前,观众可以通过触屏的方式临摹齐白石的书法字帖,亦或是练习水墨皴法,领略“一笔落纸,万象生成”的东方美学。书桌旁则是播放着一段珍贵的历史影像,记录着白石老人画虾的独门绝技:他借用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躯干的质感,同时注重描绘虾身的弯曲与虾须的变化,以展现虾在水中游动的灵活姿态。与历史影像遥遥相应的是柜中展出的两幅作品《山溪群虾图》以及《虾图》。两幅画分别创作于齐白石中年及晚年时期,二者并置令观众可以探究齐白石画虾的数次变法,体悟其捕捉物象灵韵之态时的巧思。

墙上一侧则挂着“君子有耻,卖画不论交情”的行书,记录着老人作为一名职业画家在平衡商业与艺术之间的生活智慧。

一名观众正在细细欣赏齐白石设计的传统诗笺

展览特别设置了“白石信箱”,其中静静躺着数封来自“白石老人”的书信。每封信件随机封存着一幅老人的小画、即兴诗笺、篆刻印文或祝语。观众可随机抽取这些精心复刻的书信,将一份中国文人独有的“鱼雁往来”之雅趣带回家。在这个即时通讯的时代,这些信纸不仅传递着笔墨的温度,更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仪式感。愿这些跨越重洋的艺术信使,能在海外观众与齐白石的艺术世界之间,搭建起一座对话的桥梁。

重点展品赏析

齐白石 升冠图轴 无年款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题识: 升冠图。太平衣带好官家,喜上眉端须鬓华。万事青天都看见,早应看着戴乌纱。寄萍堂上老人齐璜意造并题新句,时居京华。
钤印: 白石翁(白文)三百石印富翁(朱文) 

中国有句吉祥话,叫作“升官发财”,即祝愿官位高升、财源广进。齐白石出身农民,常画老百姓所喜爱的吉祥题材。中国古代将帽子称为“冠”,与“官”同音。画中人将帽子举起,表面上看是“升冠”,实际上是“升官”之意,以此祝愿他人步步高升,大展宏图。

齐白石 李铁拐图轴 无年款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题识: 尽了力子烧炼,方成一粒丹砂。尘世凡夫眼界,看为饿殍身家。白石山翁意造并题新句。此画此诗一日制四幅。此幅第四也。
钤印:木人(朱文)白石翁(白文)

八仙是指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为道教所信奉,李铁拐正是八仙之一。李铁拐原名李玄,修道时遇太上老君并得其点化。之后,李玄的元神脱离肉身游历时,他的徒弟误以为他已死,便把他的肉身火化。李玄的元神无处可归,只能依附在一名饿死的乞丐尸身上,从此以蓬头垢面、袒腹跛足的形象示人。因其常拄一根拐杖行走,所以被人们称为“铁拐李”。他虽为神仙有炼就仙丹之能,却常被凡人误以为是乞丐。齐白石以铁拐李自比,叹息他的才能有时未能得到赏识,同时也意在激励自己,通过不断修炼以追求艺术大成。

工虫画册精品(部分)齐白石 无年款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在《工虫画册精品》册页中,齐白石将草虫的精细描绘与晚年大写意花卉的豪放风格完美融合,在艺术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对比与和谐。此作堪称齐白石工笔草虫与花卉结合的巅峰之作,它的创作时间是在1949年,令人惊讶的是,当时齐白石已是89岁高龄(此为齐白石自署年龄,实际为85岁),却依然能够绘制出如此精细的草虫。有人猜测,这些草虫很可能是在他六七十岁时预先完成的,而到了晚年才配上背景。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不肯作神仙——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

主办单位:北京画院、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

展览时间:2025年5月3日至9月28日

展览地点:波士顿美术博物馆178号展厅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